泉山区人大代表、徐州交管支队泉山大队长公永勤,以赤诚之心为笔,以实际行动为墨,在交通管理与服务领域书写着责任与担当,将人民群众的呼声与需求置于首位,积极建言献策,为保障群众出行安全、促进城市发展倾尽全力。
精研交通治理,提升履职专业能力。交通管理是一项复杂且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作为人大代表,他深知只有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立足本职工作才能更好地为城市交通发展出谋划策,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在理论学习上,他系统学习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深入钻研“集成指挥平台”“云哨”“交通监控系统”“警情分级管控”等现代交管警务运行手段,为科学治理交通奠定坚实理论基础。
在调研实践上,他牵头组织大队开展“交通堵点微调研”“事故预防研讨”等活动。带领业务骨干深入辖区32个重点路口、15条主干道,梳理交通流量规律,分析拥堵成因。针对高峰时段加强管控与宣传,推进交通组织和信号配时“双优化”。创新推出“潮汐车道 + 护学岗”联动模式,有效缓解了徐医附院、儿童医院等重点区域的交通拥堵问题,让群众的出行更加顺畅。
在推动落实上,他牵头联合城管、住建等部门开展“交通设施优化专项行动”,对37处老旧信号灯、21处破损标线进行升级改造;联合城管清理占道经营,对接规划部门优化路网结构,联合交通运输打击非法营运。针对共享单车乱停放问题,推动建立“企业运维 + 交警巡查”机制,在地铁站口、商业区合理设置停车区。
聚焦企业发展,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泉山区是徐州市商贸、物流核心区,企业众多,交通需求复杂多样。作为人大代表,他积极倾听企业声音,了解企业需求,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建立需求台账,精准服务企业。“助力企业发展,服务实体经济”是近年来泉山区人大工作重点。身为人大代表的他,积极响应号召,多次带队深入辖区重点企业。结合交通管理本职,通过走访调研建立“企业交通需求台账”,精准记录企业交通难题。针对企业常见的逾期未检验、未报废车辆及驾驶人证件超分等安全隐患,他组织成立泉山大队源头监管办公室并亲任第一责任人。安排民警每周梳理运输企业数据,以走访、电话、短信提醒企业和驾驶员处理。
优化交通组织,提高物流效率。针对徐州雨润农副产品全球采购中心每日进出货车超千辆的情况,他积极协调增设临时卸货区、优化货车通行时段,将车辆排队时间从2小时压缩至30分钟,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率。为快递企业量身定制“错峰配送”方案,在矿大南湖、淮海万科等区域设置快递专用停车区,保障物流高效运转,让企业的生产经营更加顺畅。
开展安全培训,筑牢企业防线。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他定期组织帮助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开展交通安全培训,深入邮政、移动、农业银行、军分区干休所、“两客一危”运输企业等100余家单位,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普及“右转必停”“礼让行人”等规范,覆盖驾驶员5000余人次,为企业的安全发展保驾护航。
回应群众关切,践行人民至上理念。人大代表来自人民,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用心用情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接诉即办,解决民生难题。在选民接待日,面对选民反映小区门口道路窄、停车乱、通行难的问题,他当即带队现场勘查,联系城管停洗处重新施划、增设停车泊位,安排警力每天7点半之前清理违章停车车辆。今年以来,他推动解决群众反映的交通信号灯配时不合理、标志标线损坏、不齐全及背街小巷停车难等问题43件,群众满意度达100%,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接诉即办”的承诺。
开通绿色通道,守护生命安全。泉山地处徐州西大门、三省交界处,辖区内有徐医附属医院、徐州市儿童医院、矿总医院等多家医院,经常遇到周边地区患者因路况不熟、情况紧急等送医警情。为救助危难赢得宝贵时间,他主动对接医院负责人,探索建立“绿色生命通道”应急联动机制。接到指挥中心指令或现场接到群众求助后,立即启动救援机制,由指挥室中心统一调度,采取执勤警力护送、全程“绿波带”控制等方式,医院门口警力与急救室联系做好救助准备,为病患就医争分夺秒,打通生命通道。今年以来,大队共救助30余起病患,接到群众锦旗5面,受到群众广泛好评。
在今后的工作中,公永勤将继续积极履行人大代表职责,围绕城市交通发展、民生保障等热点难点问题,深入调研,积极建言献策,为推动泉山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大段庄街道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