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在泉山区人大常委会指导下,柳新镇人大主席团聚焦发展需求,充分发挥村党组织书记“头雁”代表的先锋引领作用。镇人大主席团统筹部署下,各村书记代表主动担当履职,因地制宜探索特色乡村产业发展路径,以“头雁”带动“群雁腾飞”,形成强大“雁阵效应”,为乡村振兴聚势赋能,彰显人大助力乡村振兴的责任担当。其中,区人大代表、马楼村党总支书记陈公涛的实践探索成为生动缩影。
联选民听民意,甘当群众贴心代言人。陈公涛始终扎根基层,将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履职基石。他常态化开展走访调研,通过入户访谈、村民座谈会等形式,广泛收集群众诉求,精准掌握民生痛点。面对马楼村30余位高龄空巢老人的养老难题,他牵头组织节日团圆活动,用暖心关怀守护弱势群体。在泉山区人代会期间,他聚焦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认真审议各项报告与议案,提出《关于提升老年人意外保险额度》等高质量建议,以人大智慧为老年家庭减轻负担,切实当好群众的贴心代言人。
股田制赋能,再造乡村新活力。立足马楼村实际,陈公涛通过选民接待日、村民议事会等民主渠道,充分了解村民对土地增收的迫切需求,率先推行股田制改革。村民以土地使用权入股,村集体领办、合作社统一经营,农民按股权获取收益。同时,他推动成立“向阳农机合作社”,引入先进机械化农具,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截至目前,马楼村99%的农户参与入股,入股土地超20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95%以上,实现亩均增产80-100斤,630余户村民人均获得股息收益1684.3元。股田制改革不仅筑牢粮食安全根基,更增强了村民种地致富的信心。
此外,陈公涛带领村民整合土地资源,建成100亩蔬菜种植基地和200亩养殖基地,每年为村集体创收12万元。随着村集体经济稳步增长,村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越来越多年轻人返乡创业就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
以环境整治,激活宜居宜业新动能。马楼村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系统开展垃圾清理、污水治理、厕所改造等专项行动。如今,马楼村实现全域道路硬化,建成马楼村民公园,完成1200平方米大理石人行道铺装、3500米污水管网铺设和2000米弱电管线下地工程,绿化覆盖率达60%以上。占地9672.57平方米的新型农贸市场已开工建设,将便利周边群众生活。村内28处公共厕所专人管护,水冲厕所普及率达100%,垃圾收运体系完善,做到日产日清。现在的马楼村水清景美、空气清新,成为了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下一步,柳新镇人大主席团将继续开展“头雁带飞”活动,建立“头雁带飞”跟踪问效机制,通过代表视察、群众评议等方式,督促各村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行动实效,全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新样板,让绿色发展理念在柳新镇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柳新镇人大主席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