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山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创新实践
2024年,泉山区人大代表孙正非提出的“加强居民住宅小区消防安全管理”建议被列为区人大重点督办项目。区政府开展专项整治行动4次,安装电动车电梯阻断装置4028个,新建电动停车位64008个,整改疏散通道320处、占用消防通道480处,群众满意度达100%。这一案例,正是泉山区人大常委会高质量办理代表建议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区人大常委会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建议办理从“答复满意”向“结果满意”转变,让一条条“金点子”转化为一件件“惠民事”,书写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新篇章。
聚焦“提”的质量:让建议更精准、更务实
代表建议的质量是办理工作的基础。区人大常委会通过培训、调研和数字赋能,全面提升建议的精准性和可操作性,确保每一份建议都能“提得准、提得实”。
一是培训赋能,提升建议含金量。区人大常委会通过“代表履职培训+专业智库支撑”模式,2024年共开展专题培训16场次,推动建议专业度不断攀升。经济领域专家张世峰代表立足科技型企业融资问题,提出“一揽子”政策建议,被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区政府开展“泉新助企”服务行,推动“科技+金融+园区”精准融资,共为58家科技型企业争取贷款1.8亿元,提供融资担保服务171笔、金额8.08亿元。
二是调研赋能,扎根群众需求。区人大代表田桂勇在走访调研中发现张小楼村组楼房老旧,有安全隐患,居民意见很大,联合多名代表实地调查并综合分析,提出《关于张小楼三四五组搬迁安置问题的建议》,被区政府列为重点项目,启动动迁后签约379户居民,辖区居民多年所盼,终于圆梦安居。2024年,区代表通过“家站”平台收集民意1324条,建议选题与群众关切匹配度达89%。
三是数字赋能,优化提交机制。区人大常委会利用“数字人大”代表建议信息化平台,实现24小时在线提交、即时分办,2024年全区161件建议全程电子化流转,2025年190件建议已全部进行平台交办,效率大幅提升。区人大创新推行闭会期间代表反映社情民意分级处理办法,从社情民意的收集整理、分组办理、监督评价等方面细化完善,各街道人大工委实行“民生微实事”票决制,2024年办理代表反映群众身边“微实事”218件,精准落地民生项目35个。
强化“办”的实效:从“答复满意”到“结果满意”
办理实效是检验建议工作的关键。区人大常委会通过三级联动、闭环管理和成果转化,确保每一份建议都能“办得实、办得好”。
一是三级联动,破解“踢皮球”难题。泉山区先后有9名人大代表分别从打造智慧生活圏、完善精准康养体系、“物业+养老”等不同角度,对如何完善养老服务提出建议。针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难题,区人大常委会建立“部门牵头+街道协同+代表参与”机制,区民政局联合15个街道开展“体验式调研”,泉山区已打出“组合拳”,开启主城区首家社区养老服务区域化、连锁化、品牌化运营,通过“智慧化+居家养老”织牢兜底性养老服务网,打造“智慧厨房”,提升为老助餐配餐智能化程度,逐步健全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二是闭环管理,创新办理机制。区人大常委会建立承办单位与代表“三沟通”机制,即办前问需、办中共商、办后问效,2024年与代表沟通超100人次,21件建议转化为“社区治理”“民生改善”专项行动。区人大对转化为民生实事项目的建议重点关注,邀请代表全过程监督与评议,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系监督和支持推动作用。
三是成果转化,放大办理效应。区住建局、区房产服务中心在办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建议过程中,将其从“试点”到“量产”,在2019年5月全市首部加装电梯在管道社区建成后,探索完善推进机制,累计加装180部,为全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提供了“泉山样板”,提升了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区应急局把建设社区应急救援点这一建议上升到加强基层应急救援能力的高度,在建成12个社区救援点后,又在辖区1万平米以上的商业街区建成5个救援点,倾力打造居民家门口的“安全堡垒”。
压实“督”的责任:以刚性约束倒逼落实
监督是确保建议办理成效的保障。区人大常委会通过全过程跟踪、多维评价和考核挂钩,确保每一份建议都能“督得严、督得实”。
一是全程跟踪,拧紧责任链条。区人大常委会构建“五步督办法”,即3月交办定责、4月培训提能、7月进度通报、11月质量评估、12月结果报告,确保严格按照时间节点高质量推进。同时建立建议办理“双述职”机制,承办单位需向人大和政府同步报告,对连续办理进度靠后的单位启动问责。2024年全区建议办复率为100%,满意率100%。
二是多维评价,打破“自说自话”。区人大常委会积极创新评价方式,推行“专家+群众”观察团,对10个重点建议开展第三方评估。在民生项目评议中,引入群众参与机制,让评价更具客观性和全面性。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评议时,部分居民反映小区改造后存在停车位规划不合理、绿化维护不到位等问题。基于群众的反馈,满意度低于80%的2个项目被要求“回炉重造”。相关部门重新规划了停车位,增设了绿化养护措施,经过再次评议,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三是考核挂钩,强化结果运用。区人大常委会将建议办理纳入部门绩效考核,与预算安排、评优评先直接挂钩,并列入常委会任命干部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创新实行建议办理“红黑榜”公示制,2024年对2件办理进度缓慢的“蜗牛建议”列入“黑榜”,如对某学校周边交通拥堵问题的建议,经多方督办最终提速办结,学校周边的交通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从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到生态修复湿地公园,从无障碍设施升级到社区适老化改造,代表建议办理的“民生答卷”印证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机活力。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文伟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泉山区人大将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扎实推进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做到“提”有质量、“办”有实效、“督”有力度,让制度优势持续释放治理效能,绘就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画卷。
(区人大代表工委)